新京報:你總給人一種和娛樂圈保持一定距離的感覺,或者說少了一些偶像該有的包袱,因為秉持著真實的性格,在這個圈子中面對一些看不慣的事情時,會如何處理?
張若昀:我覺得娛樂圈是一個泛稱,那我們拿什么來娛樂大眾呢?作為演員,戲劇作品就是我們當下向觀眾呈現的娛樂,所以我拿出來給大家娛樂的部分,就是我貢獻的戲劇角色,至于工作外的私人部分,我不認為屬于能被娛樂的范疇。當然比方大家說我本人長得像哈士奇,這種開玩笑,因為大家都是年輕人,本來也是好玩的事,大家一起逗個趣兒,沒有必要在意。我不太接受的,是私生活被當做娛樂的一部分。
新京報:在被調侃或者面對一些尷尬問題時,你都能接住梗并很好地化解,這種機智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后天修煉出來的?
張若昀:有時候我也挺害怕的,因為我說話太直了,我會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第一時間去表達,但是我其實很害怕說得不對。我也很愿意拿一個標準的官方面孔,永遠不出錯地回答問題,可似乎我做不到。就比如前幾天我其實特別希望能在新聞里面出現一些我們對戲的理解和討論,或者說大家看劇的感受,而不是說我去回應一個播放方式的爭議。它其實會導致觀眾注意力的分散,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新京報:以下幾個你曾飾演過的經典角色,與你本人的性格有哪些相似?若用百分比形容的話,分別為多少?
張若昀:《慶余年》范閑:目前為止跟范閑的相似度是比較高的,因為我也受了他很多的影響,比如說面對一些問題的樂觀狀態等等,日常生活中也會“日漸閑化”。如果用百分比形容的話,我們的相似度可能達到60%-70%。
《諜戰深海之驚蟄》陳山:我跟陳山的相似度就相當低了,可能5%不到。我們在演戲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逐漸讓角色生長的過程,能明顯感覺到范閑在我身上扎根是很快的,而且他是很快樂的,但陳山的人生就過得比較痛苦。而且我是北京人,陳山是典型的上海弄堂里的人,是一個在特殊年代里被事件的催化必須拔高的小人物,骨子里自帶一種小市民的正義感,是我以前從沒嘗試過的角色,所以我們兩個性格上的相似度確實不高。
《法醫秦明》秦明:若論劇中角色的話,我和秦明大概有20%到30%的相似吧,比如對于細節過度地關注,以及對自己專業比較完美主義,還有一些怪癖等等(笑)。
《麻雀》唐山海:唐山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不太敢說我跟他有相似之處,因為他是一個很炙熱的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整個人的狀態跟他的做事方式和道德標準都是非常高的。一定要說相似的話,可能會有15%左右。
《無心法師》張顯宗:我和張顯宗的相似度太低了,大概1%-2%吧,因為他是一個三觀很不正的人。